治疗《骨盆旋转移症》的10种正骨手法
骨盆旋移综合征的病因,是由骨盆诸关节发生扭、挫伤,引发无菌性炎症病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男性以外伤为主因,多因滑倒时某侧臀部挫伤或骨盆受较重的撞击伤。其次为慢性劳损、久病卧床、体质虚弱状态下,长时间的姿势不良或轻度外伤而发生本症。妇女比男性发病率高,除上述原因外,妇女在更年期、妊娠、分娩后,骨盆韧带松弛,因轻度扭挫伤(例如踝关节扭伤)而诱发,或因长时间的坐卧姿势不良而引发骨盆旋移综合征。
骨盆是连接躯干与下肢的枢纽,盆腔内有泌尿、生殖器官和结肠、肛门、尿道等。当盆移症刺激或损害植物神经时,将引起盆腔内的脏器功能障碍而发生多种病症。
骨盆由骶骨、双侧髋骨(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是人体中轴的座基。
骶髂关节呈耳状面,其间有不规则的凸起和凹陷相交错,故称丛合关节,骶髂关节发生错位,复位比颈胸腰椎难度大,需用准确的诊断,和适当的巧力才能将丛合关节调正。
坐骨神经和股后皮神经的神经束,紧贴在骶髂关节的前侧,梨状肌附丽于骶骨中段外侧沿,坐骨神经在梨状肌下方通过;部分交感神经由腰、骶椎旁前侧下行与骶2—4发出的副交感神经组成神经丛支配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和泌尿生殖器官,是盆移症引发盆腔脏器功能障碍的解剖学基础
骨盆旋移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较复杂,早期以骨盆和下腰椎的症状为主,病程长导致脊柱侧弯、过伸驼背变形,造成全脊柱多节段平衡失调后,临床症状涉及全身,十分复杂。简要而言,凡因腰臀部外伤或不明原固,发生急性或慢性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下肢无力,肌肉萎缩,下肢循环不良等。重症或急性损伤者,卧位翻身困难.坐和站立时常以健侧负重的强迫体位,起立和坐下及翻身等变换骨盆体位动作时,下腰、骶髂部疼痛加剧。平卧时患侧下肢不能伸直,晨起初期.腰腿痛症状加重,活动后可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骨盆旋移症者,咳嗽或打喷嚏等腹压增加时会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
正骨手法10种:
1、摇腿揉腰法:纠正胸腰椎侧弯(长短脚)
2、侧卧摇按法:纠正腰骶关节旋转式错位(阴阳脚)
3、侧卧牵抖冲压法:纠正骶椎顺(逆)时针侧摆式错位(长短脚)并骶髂关节旋转式错位(阴阳脚)
4、仰卧内收肌松解手法(4字腿):为纠正髂骨前旋作预备(阴脚侧)
5、仰卧旋髋按压法:纠正髂骨前旋/后旋错位(阴阳脚)
6、俯卧(侧卧)按骶扳髂法:纠正骶髂关节旋转式错位髂骨前旋、阴脚侧)
7、抱膝滚动法:纠正腰骶成角错位(骶椎点头,滑脱式错位)
8、俯卧牵抖冲压法:纠正腰骶成角(骶椎点头滑脱式错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关节错位
9、俯卧屈膝按压法:纠正骶骨仰头(腰骶滑脱式错位腰弓消失或反张后突)
10、俯卧牵抖直接冲压法:纠正骶骨仰头并旋转(单侧髂后上棘后凸侧)(牵抖长脚会变短)
摘自龙层花(脊椎病因治疗学)
请点击:龙氏正骨包括那些内容以及手法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