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进江教授~~腰骶椎弓峡部裂伴脊椎滑脱症的鉴别诊断治疗要点

2022-09-11 0

腰骶椎弓峡部裂伴脊椎滑脱症

椎弓峡部裂伴脊椎滑脱症,是脊柱腰骶部常见的先天性异常,约占脊柱畸形发病率的5%,以L5多见,其次为L4L3。脊椎峡部在发育过程中,未能骨化,只以纤维组织相连接,在这些纤维组织尚在平衡稳固时期一般无临床症状,称之为椎弓峡部裂。在椎弓峡部裂基础上,一旦受到某些程度的外力碰撞或旋转刺激,这些纤维组织同时也会受到牵拉扭曲,迫使受累的脊椎体连同以上脊柱体向前或向后滑移错位,导致椎体滑脱,引起患者出现腰痛或双(单)侧坐骨神经痛及马尾神经受压等症状、体征。

         ①临床解剖

椎弓在发育骨化中,椎弓两侧分为两个小骨化中心区,前侧区椎弓以后变为椎弓根及上关节突,后侧区同时构成下关节突及棘突,如果前后区不能正常连接,中间被纤维组织侵入代替骨连接,就形成椎弓峡部裂。椎弓峡部裂随着年龄、体重的增长,逐渐出现脊柱发育受阻、维护功能下降而失稳错位性滑脱症。

         ② 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多在3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常有突发性腰部遭受撞击扭伤或过度久坐疲劳诱发史。表现顽固性下腰疼痛或伴有双(单)侧坐骨神经痛。不能久坐、久站立及长徒行走,体力劳动后往往加重,平卧休息或骑自行车后好转。严重时伴有尿急尿频或大小便失禁。

微信图片_20211216191243.jpg

③体检

外观腰椎曲线向腹前方向凸度明显增大、腰距显短,腰脊后中央沟凹度加深,空腹触诊腹部可摸到向前移位滑脱症的腰椎体。也可以使患者取坐位,医者中指尖触按在下胸椎棘突中央,在食指和无名指紧贴维护防止左右偏歪下,向下沿棘突连接触诊达骶椎上端、凡是棘突明显向后高隆凸起,其上一脊椎棘突向内隐陷呈一凹窝,无论该处是否有压痛,均可疑诊为“椎体滑脱”(X线拍片可确诊)。棘突无论是否高隆或隐陷,只要明显偏向左侧或右侧、脱离棘突中央线,均可疑诊为“脊椎伴有侧凸旋转”(X线拍片可确诊)。

X线检查,对诊断椎弓峡部裂及脊椎滑脱非常重要。多在侧位片,可看到椎弓根的后下方、上下关节突之间(椎间孔后上角),有一透明的骨质裂隙,即为椎弓峡部裂。裂隙的宽度与滑脱的程度有关,位移的越明显则显示裂隙越宽。明显的脊椎滑脱在X线侧位显示最清楚,但轻微的脊椎滑脱往往需要仔细前后对照研究方能确诊。临床常用迈尔丁氏分度法,此法简单,将S1上面纵分为四等分。正常L5后下缘与S1之后上缘构成一连续的弧线。当有滑脱时,L5前移,根据L5后下缘在骶椎上之位置,分别称为一度、二度、三度或四度滑脱。

  ④治疗

治疗原则和定向复位手法与腰椎间盘突出有较大的差异。有些动态方向是相反的。手法操作时患者取坐位,首先用拇指较轻揉的把腰骶椎后侧及两侧的脊上韧带、腰方肌竖直肌等软组织松解后,再用拇指尖顶住棘突偏歪的凸侧缘深矫浅拨地正骨达正中线,当棘突矫正后,医者右手拇指尖按压固定在向腰后凸隆最高的棘突中央点(此点是向前滑脱椎体的下一个椎体的棘突)左手上肢沿患者腹部,向腰后紧紧抱住向前滑脱的凸隆最高的椎体中央点,同时嘱患者直立,伸双手平行向前弯腰似摸脚,当感到患者腹压迅速升交挤推左上肢和腰椎的一瞬间,医者右手拇指尖和左上肢同时从前后两侧向脊椎中央用力推动,这种定向正骨的“剪刀力”瞬间促使椎体滑脱获得矫正,快速使症状减轻或消失,然后尽快使患者在硬板床上平卧2小时以上,以利于康复,巩固疗效。

该疗法要求定位准确,用力适量,每3日治疗一次,无症状停止治疗。

请点击——定向正骨包括那些内容以及手法特色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