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刺络之常用部位及适应症 静脉刺络常用之部位:

2022-11-27 0

静脉刺络之常用部位及适应症 静脉刺络常用之部位:

1、肘窝部;为自古常用之部位,相当尺泽、曲泽穴位视鼓起之青筋放血。

主治:呼吸器及心脏病(心绞痛用之特效),霍乱、中暑、 上肢风湿神经痛、五十肩 半身不遂。

2、膝雇部;相当于委中穴位之部位,效杲佳而最常用。 (古称血郅,最适于刺血)主治;肠炎、痔疮、腰痛、项强、下肢风湿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腰椎骨刺、颈椎病、高血压、类中风、半身不遂、脑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风疹、伤暑疗疮、癫闭等。

3、下臂部;相当于手三里穴之部位。 主治:面疗、瘫、结膜炎、牙痛、混疹

4、下腿部;

(1)阳明部位相当千足三里、条口附近(即董师之四花中穴)部位。视青筋放血。主治:胃炎、肠胃炎、久年胃病丹毒、多发性神经根炎。

(2)少阳部位相当于阳陵泉至阳辅附近(即董师之四花外穴)视青筋放血。主治:急性肠胃炎肋膜痛、心脏疾病、胸部发胀、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坐骨神经痛、肩臂痛、偏头痛、高血压等。

(3)    太阳部位相当于承山穴部位,视青筋放血。 主治:痔疮、背痛、静脉瘤。

(4)    太阴部位相当于阴陵泉附近。主治:内痔、外痔、痛经、不孕、尿路感染、急性淋巴管炎。

5.外踝部;包括丘墟、昆仑一带。 主治:足关节炎、腰痛、坐骨神经痛。

6.   内踝部;包括中封、照海穴 主治:中耳炎、痐气、不孕证。

7.   脚背;

(1)阳明部位解溪穴附近。主治:十二指肠溃疡、丹毒、末梢神经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象皮腿。

(2)少阳部位 相当于临泣、侠溪、地五会等穴位附近。 主治: 牙痛、 坐骨神经痛。

8、侧额部;相当千颌压穴部位, 俗称太阳穴。

主治:头痛、头晕、结膜炎、眼底出血、 中风、气喘、食道病变等。

9. 舌下部;相当于奇穴金津玉液, 即舌下紫脉。

主治: 喉炎、 言语障碍、 中风、 休克、 恶性感冒等。


其它常见刺络部位

除上述几大常用较大静脉部位外,尚有耳背,十二井、十宣、背后、肩峰 颜面等部位,由于这些部位较不易发现青筋或无较大静脉且 因此治疗时不是寻找宵筋放血,由于经验之累计,只要在固定穴位刺针,使出些微红血.即达治病目的,这 些部位亦有称之为细络者。

下面略予说明:

1    十二井穴;即十二经络之井穴部位。

主治: 卒中、 急性炎症、 退热等。

2、十宣;位于十指之尖端。

主治: 卒中。

3、耳背;有细小之紫筋数条, 对准放血。

主治:头痛 三叉神经痛 结膜炎、角膜炎、 皮肤病、颗颌关节炎。

4、颜面;颊、 额、 鼻头、 鼻翼部位。

主治: 颜面神经麻痹、 鼻炎、 头痛、 三叉神经痛。

5、口腔;口腔粘膜。

主治:颜面神经麻痹.

6、肩蜂;相当于肩祸穴附近部位。

主治:出黄水治肾脏病,出黑血治手腕及手背痛。 肩凝、五十肩、 荨麻疹、乳腺炎等

7 腰背;全部腰背俞穴均属放血范圈。

主治:各脏腑病变及其有关经络之病' 刺其俞穴出血°8 七星穴 包括在项部人发际八分之总枢穴及其下一寸.

主治;呕吐(五脏不安)、 感冒头痛、小儿高烧、 小儿各种风证.

说明:总枢穴即督脉之风府穴,分枢即督脉之哑门穴,虽然因为有七个穴道,故称七星,但并不需要每个穴都针,一般只要针总枢(风府)、分枢(哑门)即能达到疗效, 点刺出血 效果更佳。

9、五岭穴;包括五道穴线:第一道穴线从大椎骨下第二节江口穴起.每下一节为一穴,其顺序为火曲、火套、火长、火明、火校、火门、 土月、 土泄,直至第十椎下土克穴为止, 共十穴。第二条穴线(左右共两条)从江口穴向左右平开四指, 金北穴起下寸为-穴,其顺序为金斗、金吉、金陵、、火金、 木东、木杜􀂥直至木梅穴为止,共八穴。第三条穴线(左右共 两条)从第二条线向外横开四指,共有金枝、金精、金神、木原、 木太、 木菊、 木松七穴, 每穴间隔约一寸。

主治:血压高、重感冒、发高烧、发冷`突然间引起之头 晕、头痛、高血压引起之手足麻痹、半身不遂、阴霍乱、阳霍 乱、呕吐及各种疹证、血管硬化之腰痛、 干霍乱、 阴阳霍乱、急性胃痛。

10、双凤穴;从大椎骨以下第二与第三脊椎骨间,向左右横开一寸五分之火凤穴起,每下一寸一穴,其顺序为火主、火 妙、火巢、火重、火花、火蜜七穴(左右共十四穴)。

主治:手痛脚痛、 手庥脚麻、 手足血管硬化。

11 九猴穴;包括火凤、 火主、 火妙、 金堂(金斗上二寸)、 金北、 金斗、 金吉、 金枝、 金精九穴。

主治: 喉彩。

说明:本穴之排列共分三行,位置为第二椎旁开寸半之火 凤穴起, 每下一寸一穴,计有三穴(含火凤),大椎旁开三寸 之金堂穴起每下一寸一穴.计有四穴(含金堂},第二椎旁开 六寸之金枝及下一寸之金精,计二穴,总共九穴,为治疗喉癌 之要穴争故称九猴穴,可记忆为二椎寸半连三穴,一椎旁三 连四穴, 二椎旁六连二穴。

12、三金穴;包括金斗、 金吉、 金陵三穴。

主治,膝盖痛。

说明:金斗、金吉、金陵三穴分别位千第三四五椎外开三寸处秉相当于膀膀经之魄户、膏盲、 神堂穴,点刺出血少许, 治疗膝关节疼痛.确有立竿见影之效,数年大疾亦往往愈千霍然。

13 精枝穴;包括金精、 金枝两穴。

主治:小腿发胀、 小腿痛。

说明:精枝穴含金精、金枝两穴,分别位于第二椎及第三椎旁开六寸处,点刺出血,治疗小腿酸胀疼痛,效果极为迅速而突出.

14 金林穴;包括金神、 木原、 木太三穴。

主治:坐骨神经痛。

说明:金神、木原、木太三穴分别位于第四五六椎外开六寸处,亦即紧接于精枝穴下法点刺治疗大腿及坐骨神经痛确有 卓效。

15 顶柱穴;包括金吉、金陵、火金、金神、木东、木杜、 木梅、 木原、 木太、 木菊、 木松十一穴(两边共廿二穴)。

说明`顶柱穴计有十一穴.两侧合计为廿二穴,分二行排列.第四椎至第九椎每椎旁开三寸各一穴,计六穴,第四椎至 第八椎每椎旁开六寸各一穴,计五穴,可记忆为四椎旁三连 六穴, 四椎旁六连五穴气。

16、后心穴;包括大椎骨下第四个脊椎关节处火云、 火长、火明、火校、火门、土月六穴及脊椎旁开一寸五分之火妙、

火巢、火重、火花四穴(两边共八穴)与旁开三寸之金吉、金 陵、 火金三穴(两边共六穴).

主治:羊毛癌、疗疮、心脏衰弱、胃病、重感冒、中风、 各种急性癌证。

17、三江穴;包括第十三椎下之分线穴起,每下一节一穴 其顺序为水分、水克、水管、六宗、凤巢、主巢七穴及十四椎 下旁开四指之六元、 六满、六道、华巢、环巢、河巢六穴(两 边共十二穴)。

主治:经闭、 子宫炎、 肠炎、 闪腰岔气、 急性肠炎.

18、双河穴;包括第十四椎下之六元、六满、六道、华巢、 环巢、 河巢六穴(两边共十二穴)。

主治: 手臂痛、 肩背痛。

19、冲霄穴;包括第二十椎下之妙巢穴,二十一椎下之上对穴及上对穴下之一寸之上高穴,共三穴。

主治:小脑痛、小脑发胀、项骨正中胀痛。

20、喉蛾九穴;在喉结及其上一寸与下一寸五分处,另加该三处各左右旁开一寸五分处,共九穴。

主治:喉蛾、喉痛、甲状腺炎、喉痒、痰塞喉管不出(呼吸困难.形状如哮喘)。

21、十二猴穴;平行锁骨下一寸三分处共三穴.再下一寸 五分处又三穴,两边总共十二穴。

主治:喉莎、血管硬化之哮喘、干霍乱(伤寒、重感冒、 霍乱均会引起喉疤)

22、金五穴;在胸骨上端半月状之下陷凹处金肝穴,每下

一节为一穴,其顺序为金阴、金阳、金转、金焦共五穴。

主治:干霍乱、消化不良(胃胀)、肋痛、气管不顺,各 种癌证。

说明:金五穴之金肝穴即任脉之天突穴,其下之金阴、金阳、金转、金焦四穴亦即为任脉璇玑、华盖、紫宫、玉堂等穴。

23、胃毛七穴;从岐骨下缘陷凹处,直下一寸一穴,共三穴旁开一寸五分各两穴(两边四穴)。

主治:羊毛渺、胃病、各种霍乱、心跳、胃出血。

说明:胃毛七穴部位之旁开“一寸五分“应为“二寸“方为正确,因此胃毛七穴之位置应系鸠尾、巨阙、上院(以上三 穴属任脉)及两旁之不容、承满(属胃经},两侧计四穴,总 共七穴,位千胃部附近,并以治胃病为主,故称胃毛七穴。

24、腑巢;二十三穴肚跻直上每一寸一穴共二穴、肚脐每下一寸一穴共五穴,肚跻旁开一寸一穴,其上一穴,其下二穴(共四穴,两边共八穴),肚肪旁开二寸一穴,其上一穴,其下 二穴(共四穴,两边共八穴), 总共二千三穴。

主治: 肠炎 子宫炎、 肾炎、 肾痛、 跻痛。

说明: 腑巢二十三穴虽有二十三穴之多, 但并不每穴皆 用,在精穴简针原则下, 一般只针以肚跻为中心,四旁各开一 寸之穴位为主, 随病情之严重而向四方扩张用穴。

上述所举者.概为常见之应用部位令民间所传放血验方及特效部位,当不止此数,今后剌络之发展,仍待各位先进及后 学之继续努力, 以期于使此种传统疗法得到更大的发挥。

《仅供参考》 

选自《董氏奇穴针灸学》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