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正骨法治疗脊柱关节疾病10种手法

2023-05-07 0

10种手法治疗脊柱关节疾病

第一套:挑筋法治疗膝关节痛

膝关节痛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中老年多见退行性关节炎,主要表现关节胀痛、活动范围逐渐受限、起坐酸乏力弱、行走下蹲疼痛加重、有时在行走时突然绞锁剧痛活动即停,需数分钟后才能缓解。但临床创伤后疼痛也较常见,以下就是一种。

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引起的膝关节疼痛,是由滑膜损伤或刺激后出现的一个症状,临床上有急性滑膜炎和慢性滑膜炎之分,须进一步探索其形成原因和创新速效安全疗法。

一、

〔诊断要点1〕

(一)创伤性滑膜炎应与关节内血肿鉴别

1、关节内血肿一般在创伤后立即出现,而滑膜炎则在6小时以后开始出现。

2、关节内血肿疼痛明显。而滑膜炎仅有肿胀不舒,疼痛不明显。

3、局部与全身反应,关节积血局部温度增高,甚至发烧,而滑膜炎反应则较轻。

4、关节穿刺抽液为全血,而滑膜炎为黄色粘性渗出液,其中可有红、白细胞,胆红质,脂肪,粘液素及纤维素等。

(二)在诊断滑膜炎时应除外半月板及韧带等损伤;还应与滑膜结核、绒毛结节性滑膜炎、髌骨软骨软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鉴别。

(三)X线检查:骨关节一般无异常发现。

髌骨(软骨)软化症,是髌骨软骨面发生局限性软化、纤维化,甚至软骨床骨质外凸,是引起膝关节慢性疼痛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长期下蹲劳动者。

〔要点2〕

(一)主诉关节疼痛无力。初期在大量运动后膝关节疲劳无力,经休息减轻或消失。后期由半蹲位猛跳时疼痛,以致不能支持半蹲位。

(二)早期膝前痛,疼痛与活动量有关,逐渐膝内外侧及腘窝部亦出现疼痛。

(三)膝关节过伸时痛,是本病的特点。髌骨下及周围亦有压痛。

(四)关节摩擦音:按压髌骨伸膝时可感到手下有摩擦音,患侧疼痛。

(五)单腿半蹲试验阳性:患肢单腿站立,逐渐屈膝下蹲时出现膝软、膝痛即为阳性,髌骨下出现摩擦响声亦为阳性。

(六)关节积液,白细胞数在300/立方毫米以下。

(七)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或仅显示髌骨密度略低。

髌下脂肪垫肥厚的病因尚不明了,有的继发于髌骨(软骨)软化症,有的可能是由于损伤所致。

〔要点3〕

(一)主诉在髌骨下髌韧带两旁有压痛。

(二)膝关节过伸时髌下疼痛明显。

(三)运用半蹲位与髌骨软化症鉴别。半月板软骨损伤,压痛位于关节裂隙可以鉴别。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有完全或部分损伤之分。内侧损伤较外侧损伤常见,可与十字韧带损伤或半月板损伤同时发生,则称为膝关节损伤三联症。

〔要点4〕

(一)多发生于体力劳动伤及体育运动伤。

(二)有小腿急骤外展或内收的外伤史。

(三)膝关节内侧或外侧副韧带处肿胀疼痛;膝关节功能障碍,外观膝关节呈半屈曲位。若同时伴有足下垂,应疑有腓总神经损伤。

(四)内侧或外侧副韧带处有固定压痛点。由于破裂部位不同,压痛点可位于副韧带的起点或止点。压痛点位于韧带中部者,用内收外展试验与半月板破裂鉴别。

(五)膝关节内收、外展分离试验,侧副韧带损伤时小腿偏移可增加至20度以上,侧副韧带破裂处可触及一裂隙。

(六)关节穿刺抽出鲜血时,证明滑膜、十字韧带或半月板可能有破裂,仅侧副韧带损伤,关节内不会有积血。

(七)X线检查:平片一般骨质无异常。特殊位摄片有时有助于诊断和治疗。摄片方法:疑有内侧副韧带损伤者,将双膝并拢扎紧,膝关节屈曲位至160~165度,小腿外展时摄片。可见患肢膝关节内侧间隙增宽,胫骨有向外侧移位的趋势;疑有外侧副韧带损伤者,于两膝关节之间垫一小沙袋,把两踝关节并拢扎紧后摄片,可见患者膝关节外侧间隙明显增宽。

单纯十字韧带断裂者少,大多合并侧副韧带断裂或半月板破裂和胫骨棘撕脱性骨折。前十字韧带较后十字韧带断裂多见,断裂部位多在上、下附着点撕脱,或在中部断裂。

〔要点5〕

(一)病人受伤时关节内有撕裂感,关节立即松弛,失去原有稳定性。

(二)伤后常有关节积血。

(三)抽屉试验阳性。新鲜性断裂,由于疼痛、肌痉挛,往往出现假阴性,必要时在试验前应抽出关节积血,并注入1%普鲁卡因10毫升再行检查。诊断有困难时,应用前拉或后推位摄膝关节侧位片,胫骨前移者为前十字韧带损伤,胫骨后移者为后十字韧带损伤。

(四)X线检查:有时可见胫骨棘撕脱之骨片。

膝关节盘状软骨及其损伤:盘状软骨,是由胎生软骨盘在发育过程中,吸收改造障碍遗留的一种先天性畸形。外侧多于内侧(10:1),左右相等,少数伴发囊肿。盘状软骨分为原始型、中间型及幼稚型,以原始型最多。有症状者多为破裂。

〔要点6〕

(一)关节弹响:当膝关节由屈曲位伸直到一定角度时,患侧小腿可有骤然弹动并有响声。由伸展位屈曲到一定角度时亦出现响声,但多较伸直时的响声为弱。

(二)软骨盘滑动感:与关节弹响同时发生。关节交锁较少。

(三)股四头肌萎缩:关节弹时疼痛不适,有时有积液。

(四)重力试验阳性:先嘱患者侧卧于健侧,患侧外展,自动伸展患膝,如弹响减弱,则盘状软骨在外侧;如弹响增强,则盘状软骨在内侧。反之,患者卧于患侧,在其骨盆下垫一枕头。使患肢离开床面,助手扶助患肢,自动伸屈患膝,如弹响增强,盘状软骨在外侧;如弹响减弱,则盘状软骨在内侧。

(五)X线检查:平片有以下特点:

1、膝关节外侧间隙较宽。胫骨踝间突内侧较外侧高。

2、胫骨内踝近关节面的骨质阴影密度比外踝要高。腓骨头较高。

3、股骨外踝较小。内踝在踝间凹面常有与胫骨内侧踝间凸相应的三角形骨缺陷。

二、治疗操作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右膝痛者,医者右手以中指尖为中心,按压在跟腱内侧缘,做好向外挑筋的手势,左手以中指尖为核心,按压在腘窝最痛最硬的内侧腓肠肌头或外侧腓肠肌头与跟腱韧带相对应的内侧边缘,见图1、2、3。当上述准备姿式完成后,嘱患者尽力放松下肢,在放松完成一瞬间,迅速调控屈曲患肢,在屈曲进行快要结束时,医者及时迅速猛力地加速挑拨肌腱,瞬间完成双手中指尖分别从多层次、多方位地由内向外定向抓拉相同水平的肌腱两头,向相反方向用力挑动分离筋膜,时间约0.3-0.5秒,因时间短,速度快,患者疼痛反应较轻,该方法多能当时即可见效,使膝关节疼痛达到缓解或减轻。该方法可隔日一次,膝关节疼痛消失后停止治疗。上述挑动腓肠肌两头肌腱后膝关节仍疼痛,可应用双手拇指尖并拢按压在外侧副韧带下缘,双手食指尖并拢按压在内侧副韧带下缘,双手中指尽力屈曲,第2关节凸分别按压在膑韧带和膑上韧带内外缘,左下肢屈曲,向膝上支撑起患侧腘窝,右下肢同角度支撑起跟腱,顺势跟随关节的引动患肢上下屈曲,在进行放松动态中,瞬间同时迅速猛力地加速挑拨膝周四角肌腱,促使关节间隙增宽达到缓解疼痛效应。 

摘要:屈膝挑筋,挑硬从内向外。  

筋挑两头,挑硬不挑软,从内向外挑,从下向上挑,手法要快速,一次即结束。

以中指为核心,按压在腓肠肌外侧头,另一只手以中指为核心,按压在跟腱内侧头,在下肢屈曲运动中快速(0.5秒)向相反方向挑同时挑松肌腱两头。

拇指尖并列按压在内侧副韧带下缘,食指尖并立按压在外侧副韧带下缘,中指第二关节突分别按压在膑上韧带和膑韧带内外缘止点,在膝关节屈曲运动进行中迅速(0.5秒)用旋转方式同步挑松四条韧带。


第二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

1、病史与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于20-50岁青壮年,男多于女,男女之比为6:2。体力劳动者最多,当前脑力劳动者和青少年有上升趋势。久坐及外伤者占50-70%。

主要症状是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一般先出现急性腰痛,过1-3个月才有坐骨神经痛,两者同时出现约占89%,只有1.4%始终只有腰痛,另外9.6%始终只有腿痛。坐骨神经痛常起始于腰部,沿臀部到大腿后部小腿外侧至足跟或足趾,痛的范围与神经根接触突出椎间盘多少位置有关。少数患者疼痛起始于小腿或外踝,半数常因咳嗽、打喷嚏或腹部用力而疼痛加重,多数卧床休息减轻,只有少数站立时疼痛减轻,坐下反而加重,严重者可伴有下肢麻木或感觉迟钝。中央型椎间盘巨大突出可发生大小便异常或失禁,马鞍区麻木、脚下垂。少数椎间盘突出可出现下肢发凉,也有出现单侧或双侧面下肢水肿,这都与腰部交感神经受刺激有关。

2、体征 ①外观脊椎形态;从后面检查患者姿势,如腰椎过度前凸时,多数是椎间盘后外侧较小突出,神经根躲离刺激物,使破裂的纤维环松弛以减少纤维继续破裂。此型患者可以将腰伸直或侧弯,但当前屈时,因腰部肌肉痉挛而受到限制。②坐骨神经性腰椎侧凸,此型患者多数腰椎凸向病侧,只有少数伴有健侧椎间盘陈旧性突出时才使脊椎凸向健侧,故脊椎侧凸对此病诊断极为重要。③突出的椎间盘在神经根外侧面(肩上型)时,患者脊椎向健侧弯屈时无疼痛,向病侧弯屈时则疼痛放射到小腿;如果突出的椎间盘在神经根内侧面(腋下型)时,患者向健侧面弯屈则有放射性疼痛,而向病侧弯屈时无疼痛。如果突出物顶起神经根时,则无论向病侧还是向健侧弯屈,都会出现疼痛。

压痛点和放射性痛检查:在病变的棘突间隙常有压痛点,约占有病变的95%左右,如果让患者后伸向病侧弯屈上身,同时用手指尖挤压病变相对应棘突旁约0.5~1cm处,多能引起放射性疼痛,疼痛象触电一样放射至足跟或足趾。

肌萎缩及趾伸肌肌力检查:在慢性或重型病 人中,常有病侧股四头肌及小腿腓肠肌萎缩,检查时应同时测量对侧相对称的腿周径。一般以膑骨中央或内踝及外踝中央为长度起点,在相同止点对称处分别测其周径,就能获得是否有肌肉萎缩及萎缩多少的正确数据。检查伸趾肌力时,让病人伸直双腿仰卧,用力背伸各趾或踇趾,两侧同时比较,即可明确其肌力的强弱,上述患者,约75%的有不同程度的肌力下降。

直腿抬高试验检查:患者仰卧,双下肢放平,先抬高健侧腿,正常腰骶神经根可有4mm的滑动范围,故抬高达70度不紧张;然后再抬患侧腿,病变重者只能抬高5~10度即出现腰痛或放射性腿痛;严重者表现针刺刀割样或撕裂电击样疼痛而不能抬腿,一般来讲,抬高在50度以内出现腰腿痛则为阳性反应。

股神经牵拉试验检查:让病人俯卧,将患腿的膝关节屈曲90度,将其小腿上提,出现大腿前侧疼痛为阳性,表示第四腰神经根或第三腰神经根受挤压。

不同水平症状特征检查:临床上常把腰椎错位、严重间盘突出挤压脊髓后,依据出现症状按节段特征显示屈髋和股内收困难属L1~2病变,小腿外侧和大腿外侧疼痛,膝反射消失属下腰段L3~5,S1~2病变,鞍区疼痛、感觉障碍、性功能不能和大小便障碍及下肢运动功能受累可属圆锥马尾神经病变。

脊椎运动受限检查:100%的腰椎盘突出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某些活动受限。脊椎活动受限早期多是功能性的,若突出物是嵌顿性,则前后弯屈伸展都会刺激神经根使疼痛加重。凡是脊椎侧凸者,上身向凸侧弯屈多受限,而向健侧弯屈基本不受限,如果突出物较大,无论向左还是向右面弯屈都受限。

治疗操作方法:

第一步:冲击波震动髓核回缩

患者取坐位,如患右侧第4—5腰椎间盘突出症,医者坐在患者腰后稍偏右侧,左手拇指尖垂直屈曲,横按在第4、5腰椎棘突右侧,其它4指伸直,按压在相对应左侧起固定作用,右上肢拥抱紧患者平脐腹部,双下肢上内侧与患者双下肢上外侧平行,夹紧患者右下肢上外侧和左侧臀下外侧将其固定,在上述姿势完成后,请患者伸展双上肢向头两侧举起,向后伸展腰部弯曲,此时医者右侧胸部紧贴患者右腰上胸部,右侧面部紧贴在左后胸部,在感觉到患者向后伸展腰即将失控欲倒的一瞬间,医者以迅雷不及掩耳的0.3秒时间,同时突然尽全身之力,右上肢将患者腰以上体重提起,双下肢将腰以下体重拉下,左拇指尖,借用自身和左侧股四头内肌的综合100公斤以上的推力,向前方神经根受压的方向冲击,充分利用推力加速度产生的巨大震动冲击波,促使突出的椎间盘髓核,朝着椎体间隙负压区回缩倾向归位,达到椎间隙空间增大,神经根在髓核反弹力后不受压,促使腰腿痛缓解消失的目的。

摘要:上提下拉中间推,瞬间合力超百斤,冲击髓核向后退,缓解疼痛是根本。

在后仰动态时,瞬间同步合力上提下拉,拇指尖借大腿力猛推椎间隙痛点病灶。

第二步:矫正脊柱的侧凸,旋转等错位

在完成第一步冲击髓核回缩后,请患者侧卧在硬板床上,患侧朝上,患者屈曲健侧下肢,用双手抱膝向腹部用力提拉,如左侧腰椎间盘突出左下肢痛,医者用左上肢从前向后抱紧患侧腹股沟以下大腿,右手拇指和食指第一节尖端用力夹住第一骶椎棘突两侧,其它三指伸直轻轻按在脊柱右侧皮肤上起平稳作用,当上述准备姿势完成后,医者突然发出“开始”的口令,此时患者快速向腹部方向紧抱下肢,医者则同时快速向足跟方向,用力牵拉疼痛的左侧患肢,右手掌指在自体右下腹肌强大推动下,同时尽综合力紧夹棘突两侧,由第一骶椎向第一胸椎自下向上涌动。充分利用抱拉腿,夹挤脊的多方向、多层次、立体交叉的综合强大同时整脊力,快速将脊柱从多方位矫正到生理曲度和角度。整个过程是一气哈成的,然后用手掌托住腰部,使患者仰卧,再双手水平握住两侧踝关节上部,双眼观看双踇趾尖与鼻尖形成三角水平线时,随机用接近患者体重的力量,向足下定向牵拉一次,促使脊柱和下肢各关节松解及平衡。治疗结束后属患者平仰卧2小时以上促进早日康复。

摘要:拉腿、整脊后平卧2小时。

在左上肢牵拉患肢进行时,右手拇食指夹紧棘突两侧,其它三指伸开,水平全力向前推动腰胸椎动态中,将脊柱矫正到生理位姿。平卧2小时。

坐骨神经痛治疗手法

右侧坐骨神经疼痛较重者,可属患者侧卧,患肢在上屈曲,医者右肘凸按压在梨状肌下缘,左肘凸按压在腘窝腓肠肌外侧头内缘,左下肢托起患肢膝内侧间接对抗肘凸压力,右手握住患肢踝关节向后牵拉同时,双肘凸瞬间向两侧用力挑筋将其松解,缓解疼痛。左侧坐骨神经疼痛治疗手势转换,手法同上。

      

第三套:三步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症

发生原因

骶髂关节向后半脱位较多见。其原因是因膝关节伸展时,髋关节屈曲,股后肌就会紧张,导致髂骨后旋形成骶髂关节向后半脱位。少数向前脱位,是由膝关节屈曲,同侧髋关节伸展时,股四头肌紧张,使髂骨前旋而形成。

临床表现

症状与体征与下腰部扭伤相似。骶髂部外伤后,出现走路时疼痛,跛行,不能坐,伴有脊柱不同程度侧凸,凸向健侧,髂后上棘疼痛。骨盆挤压及分离试验,床边髋关节背伸试验均引起患侧疼痛。

x 线双侧骶髂关节斜位片,可显示患侧关节较健侧稍增宽。

诊断依据:

一、1、急性骶髂损伤。

2、下腰疼痛较重,活动受限、局部压痛明显,不向周围放射,腰前屈剧痛受限。

3、X 线拍片无骨质变性。

二、慢性骶髂损伤

1、常有外伤史,有时无外伤史,但经常反复急性发作。

2、下腰疼痛时轻时重、久坐或稍长时间持续性弯腰时,疼痛明显加重,有时活动也受限,局部可有压痛。

3、X线拍片无骨质变性。

治疗操作方法:

第一步:松解单侧骶髂关节痛

患者取仰卧位,伸直双下肢,左侧骶髂关节痛时,将左下肢自然屈曲,放在医者左侧肩中间,用左上肢抱紧患肢腹股沟下部,手指握紧右上肢腕关节上部,右手以中指尖为中心,纵形扣紧患处骶髂关节韧带内缘深层部,胸部紧贴相应臀部,维护髋关节,迫使其关节向腹部屈曲,达到高限度后,外侧旋转侧伸,当达到高限度,手感患处骶髂关节韧带较硬时,迅速由内向外牵拉骶髂关节,同时手指尖借大力挑动骶髂关节韧带,瞬间将其松解。

摘要:抱腿先上后外旋,瞬间猛挑筋。

肩扛手抓患侧肢体,在向前弯外旋动态势中,手指尖顺势快速将骶髂关节韧带松解。

第二步:矫正骶骨后半脱位

患者取俯卧位,伸直双下肢。医者左手掌按住骶骨后凸处,右上肢水平托起双下肢,当感到腰骶后部达到“反弓”姿态时,瞬间向下按压骶骨后凸处。

摘要:反弓按压骶骨。

伸直并齐下肢,在上抬动态时,手掌快速压骶椎。

第三步:矫正骶骨前半脱位

患者取仰卧位,双下肢并紧同步向腹部尽力屈曲,医者右手抓紧双下肢踝关节上部,胸部垂直按压在膝关节前下部,左手固定在左髋外部,瞬间借用腹压和联合力,向下快速垂直按压骶骨。

摘要:屈膝垂直按压骶骨。

屈曲双下肢固定,胸对骶椎垂直顺势下压。

 

第四套:四步法治疗肩周炎

肩周炎又称肩周围冻结肩或五十肩。常见50岁左右中年人发病,是由急、慢性劳损肩关节或其它原因所致的肌腱、韧带、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退行性变,钙盐沉着及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肩部疼痛和关节运动受限为主征的常见疾病。治疗后可获得功能恢复。

〔诊断要点〕

(一)可能有轻微外伤、过劳或受寒冷的病史。

(二)患者年龄多在40岁以上,50岁左右者更多。

(三)发病经过缓慢,全身无症状,也无红肿热感等局部症状。

(四)肩部疼痛性质为痠痛、钝痛,并以肩关节外展上举时的痠痛为主。

(五)重病例的疼痛可放散到同侧上臂、前臂,甚至颈部、枕部,以致影响夜间不能入睡。

(六)患者本人不能诉出关节痛的固定部位,但检查时多可找出压痛点,常见于患侧肩三角肌下滑囊及肩峰下滑囊部,二头肌腱长头腱沟(肱骨结节间沟),喙突下,关节前裂隙或关节后方冈下窝的中央部等处,但无关节的冲击痛。

(七)关节功能障碍,主要为肩关节外展、上举及内旋运动障碍,因此梳头、穿衣、扭扣动作等受到限制,但拉锯运动(向前后方向的运动)及较轻的关节旋转运动时无痛,这点可与关节炎鉴别。

(八)后期疼痛可减轻,但关节的外展、上举及内外旋运动严重受限,多伴有三角肌萎缩。

(九)X线检查:阴性,有的可见肱骨大结节部骨皮质表层硬化及大小结节部骨海绵质萎缩,甚至其萎缩可达肱骨头。合并钙化性滑囊炎者,可于大结节部显示出状钙质沉着阴影。

(十)关节造影可见关节囊有粘连现象。

此症应与肩关节早期结核及老年人肩部早期肿瘤鉴别。此外对脊髓瘤、颈椎病、肋膜炎、心脏病、肺尖癌等也应注意鉴别。

肩周有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和肩胸关节。

治疗操作手法:

第一步:挑松肩前韧带法

患者取坐位,患左肩痛,医者位于左肩后,右手以中指尖为中心,抓紧肩前喙突区最硬最痛的韧带下内缘,左手从腋下伸过按压在右手背起维护固定作用,嘱患者快速向右额外上方打拳,此时医者同步瞬间猛力向外上挑筋使其松解。

摘要:打拳松解肩前筋。

向上打拳时同步合力向后挑筋。

第二步:松解肩胛骨内膜法

患者取坐位,向腰背后屈曲左侧患肢,医者以左中指尖为中心,按压在患侧肩前喙突前韧带下缘,同侧肘部向前按压患肢肘上部,促使肩胛骨下内角展开,右手拇指尖顺势滑入其内,从内向外、从下向上滑行到肩胛骨内上角后滑出,将其内韧带松解,同时同步左手中指尖也顺势将肩前韧带,由内下向外上挑筋使其松解。促使肩胛骨运动灵活,协助肩周炎早日康复。

摘要:背手、前后内外松肩。

左手指尖从肩前向后挑筋时,右手拇指尖从下向上相对松解肩胛骨内筋膜是同时进行的。

第三步:医患通力瞬间松肩法

患者取坐位,如患左肩疼痛,医者右手拇指尖,抓紧肩胛骨内上角韧带下缘,中指尖抓紧肩前韧带下缘,食指尖抓紧肩后相对应韧带下缘,患者从肩上屈肢抓紧医者右手腕,医者此时左手自腋下、肩前向颈后伸手,轻按在颈后起固定维护作用,如患肢不能抓住医者右手腕时,也可以抓紧医者左手腕,医者再抓紧自己右手腕。在嘱患者快速极力向上提拉手腕一瞬间,医患同时同步内抓外挑肩部前后韧带和肩关节,使整体关节松解。

摘要:扛肩挑筋松肩周。  

右手拇、食、中指尖抓紧肩前、后、背上三筋,左手从腋下旋上托肩护椎,患侧手抓医者右或左手腕,同时合力上提三指尖,快速松解三条痉挛的筋。图4、5

第四步:腋肩强力松解法

患者取坐位,双眼平视前方,医者位于患者前侧,嘱患者将患侧上肢水平举起,放在医者肩上屈曲抱住颈后,使患者腋窝和肩前肩后最大范围地暴露出来。如患左侧肩周炎,医者则用左手拇指尖,按压在腋下臂丛神经及韧带内后边缘,右手以中指尖为中心,带动其它四指尖纵形按压在肩关节喙突前最硬最痛的韧带内下缘,此时左手除拇指外,其它四指均伸直,按压在右手背上,协助按压在肩前手指尖的稳固性和深入性,当上述准备姿式完成后,嘱患者快速用患侧上肢拥抱医者肩颈后部,医者同时同步快速用左手拇指尖和右手中指尖自内后向外上方定向挑动臂丛神经和韧带,时间约0.3秒,是瞬间完成的。此法治疗结束后,即刻嘱患者运动肩关节,多能当时见效,可隔日治疗1次。疼痛消失后停止治疗。

摘要:抱颈松解腋窝肩前神经韧带。

左拇指尖自内向外抓紧臂丛神经,右手中指尖自前向后抓紧肩前韧带,在患侧上肢拥抱医者颈肩同时,瞬间同步合力将其松解。

 


第五套:五步法治疗颈椎病

〔诊断要点〕

(一)病史:本病发病多缓慢,无明显外伤史。症状多变,时轻时重,常反复发作。患者主要感觉头、面、颊、后头、颈项、上背、胸前、肩及肩胛、臂及手部疼痛,随病变程度及进程的不同,可出现颈部运动障碍,患侧上肢无力,感觉异常及脊髓症状,如早期下肢沉重,步态笨拙,逐渐导致行走不稳,软弱无力。瘫痪者少见。

(二)症状与体征:由于病变部位、程度的不同而临床表现亦各不相同。

1、神经根型:多见,早期仅有轻度神经根刺激症状。患侧上肢常可发现皮肤痛觉减退或过敏,也可发现相应的肌肉或肌群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及肌张力减弱。此型疼痛为根性,时常感到患侧手指发麻、乏力、活动受限,多发生在手的尺侧或拇指、指食中指或小指。晚重期可出现肌肉萎缩或麻痺。感冒咳嗽、喷嚏、睡压时痛麻加重并向上臂手指放射,压头顶或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2、脊髓型:早期多出现一侧或两侧下肢步态笨拙不稳,手指精细动作受限紊乱,逐渐发展成痉挛性收缩,最后瘫痪。上下肢反射亢进,髌、踝震颤及巴彬斯基征均可阳性。提睾反射、腹壁反射及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排尿障碍等。晚期可有括约肌松弛及深部感觉消失,以至全瘫。脊髓造影可看到完全或不完全性阻塞。

3、交感型:骨赘刺激交感神经,病人心慌、咽梗、胸闷。当星状神经节受刺激时可出现霍纳(Horner)氏征阳性。

4、椎动脉型:多系上颈椎病变,曲度角度异常、骨赘压迫或刺激椎动脉,引起后头痛、颈强直、起立时或转头时突然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听力、视力障碍(如视物不清、眼冒金星、复视、眼前灰黑蒙晕等)及发作性昏迷或栽倒等。但多无美尼尔氏征的耳鸣耳聋,耳科检查也可见中枢性前庭障碍。椎动脉和颈动脉血管造影,可见狭窄或血管受压。

5、其它型;颈椎间盘脱出型---症状来自椎间盘外围神经末梢,颈肩痛较重,多出现肩胛内缘反射性疼痛,挤压头颈阳性反应。前斜角肌型---多因支配前斜角肌的神经受骨刺挤压而发生筋肉痉挛,常表现一侧上肢尺侧和无名指、小指麻木刺痛,小鱼际肌萎缩乏力。做爱型---多见夫妻身体高低相差30公分以上,做爱高潮后颈椎曲度变直后凸,表现颈痛强硬不能左或右转动(习惯称落枕反应),无放射性窜痛。食道型---多见外伤创击和颈椎前凸挤压食道,出现吞咽困难。混合型---同时出现两型以上症状。

治疗操作手法:

第一步:松解颈椎各关节间隙软组织

患者取坐位,显露背颈部。医者双手四指水平按压在患者颈肩结合部斜方肌前缘,双手拇指尖下伸,在第4、5胸椎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线上,海浪式交替按摩5次后,沿线向上滑行到第一胸椎,双手各四指水平托住两侧下颌向上提拉头颅、前胸紧贴枕部阻抗头颅后仰,双手拇指尖顺势继续沿棘突两侧推滑至第一颈椎上缘枕骨底,此时双手各五指,沿头颅两侧和后部向上轻柔按压滑行,小指尖滑行到双耳后起轴导固定作用,双手拇指和食指尖在其它各三指向上固定提头,同时按压百会四角四枢穴(俗称四大金钢穴),然后双手十指分开按摩几乎整个头顶和两侧及枕后部,当经过颈椎两侧及后部滑行到双肩时,五指朝前按压双肩中央,再外旋双手拇指尖在肩关节前,其它手指在关节后按压整个肩关节,双手内旋拇指在后,四指在前按压肱骨中央,然后双手再外旋,四指在下托住肘关节,拇指尖按压在曲池穴向上肢远端挑动离开。

摘要:提拉颈椎旋转挑筋。   

海浪式按摩第四、五胸椎两侧足太阳膀胱经

提头压顶刺激百会四角四枢穴(俗称四大金钢穴)  

刺激头颈两侧阴阳经络线    按压肩前肩后阴阳经络线  

反手刺激上肢经络线     拇指刺激曲池穴

要点:

整套手法是一上一下、一深一浅、一前一后、一快一慢地似流水瀑布方式连续旋前转后,一气哈成的,从多层次多角度、立体交叉地达到松解软组织效应。

第二步:矫正颈椎曲度和角度

在完成一步法后,医者站于面前,双手合掌,在两眉中间印堂穴和额前分掌“打开天门”。双手拇指尖自下向上交替海浪式按摩印堂穴5次后,沿双眉上缘滑行达太阳穴固定头颅,其它各四指从耳后沿斜方肌外缘下滑到第一胸椎棘突两侧上缘,推开斜方肌并随势插入,夹紧棘突两侧,从外下向内上提颈矫椎(食道型颈椎前凸矫正力向后),当定向矫椎滑行到第一颈椎上缘后,迅速向下翻手,应用双手大鱼际肌,同步同力沿颈椎两侧向中间推动第2颈椎棘突,促使齿状突复位,然后下推滑达双肩中央,五指伸直轻轻抓握双肩。

摘要:上提下拉手指整脊

  双手合掌,打开天眉,按摸印堂,滑行太阳,上肢夹紧,“旱地拔葱”

从颈椎棘突两侧自第七颈椎向第一颈椎滑行用力,促进恢复生理曲度和角度。该步是关键法。

第三步:疏松颈椎两侧韧带

在完成二步法后,医者位于患者颈后部,左手按在患者左肩上,右手掌心朝向颈左侧,拇指伸直沿左侧棘突旁,自第一颈椎向下按压滑行达第一胸椎,其它四指也伸直沿左侧颈部韧带自左耳水平线向下按压滑行达肩上部,五指在运动中触摸最硬的一条韧带并将其定位记住,然后右手指伸直转向右侧颈部维护颈椎,拇指则伸直按压在枕骨粗隆右侧凹处,嘱患者向右侧转颈,当转到约80度时,左手五指则伸直略屈曲并拢,将较硬的一条韧带自上起点向下止点沿走向疏松,疏松右侧颈椎韧带程序及手法同左侧。

摘要:疏松颈部韧带达平衡。   

四指探测颈部最痉挛的一条肌腱,利用[撒网一片\收网一线式]将其从头到尾一气哈成促使松解。

第四步:反手激活足太阳膀胱经络线

在完成三步法后,医者双手拇指尖在大椎穴两侧足太阳经线上由下向上海浪式交替按摩5次,然后手掌由内向外旋转,旋按在经络线外,四指紧贴略屈曲纵形按压在脊柱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络线上,利用前胸向前推掌背的力量,协助增强双手四指刺激脊柱两侧经络线,向下连续均匀地推滑到腰骶结合部,然后在骶髂关节,向外侧倾斜,沿坐骨神经分布区推到膝外侧中央部,双手拇指尖则在两侧膝关节内上方血海穴向前挑动一次后结束。

摘要:激活经络感传,改善神经根功能。

      海浪式按摸大椎穴两侧经络线后,反手刺激足太阳膀胱经,在大腿内侧向前刺激血海

第五步:推力激活督脉,提高免疫功能

在完成第四步法后,右手按压在右肩,左手拇指尖点在按大椎穴位,然后利用大鱼际肌凸点和中指尖凸点用力垂直按压脊柱中央督脉经络线上,向下推滑达尾椎区长强穴位后,中指尖由内下向外上挑动棘上韧带,促使肛门快速收缩和内脏升动。改善全身脏腑良性运行,使免疫功能提高。

摘要:推力激活督脉,提高免疫力。

拇指按大椎穴后,大鱼际肌和中指尖用力推动督脉线,到达长强穴后,中指尖在膝关节固定下,向上

反弹刺激并激活肛门收缩和脏腑运动见图17-19多以上多次谈到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这样就必须去了解什么是经络?下面谈些认识。经络是什么?这个千年之谜象思想是什么一样,困绕着专业研究家们,但随着时代和科学检测技术的发展提高,研究成果也见旭光。例如临床医生应用手法治病过程中,并未向患者体内输入什么药物之类的物质,而是通过不同手力刺激经络穴位,向体内输送动力产生的经络之经气等信息,通过神经、血管、淋巴管或其它有形物质,将“精、气、神”或其它无形物质传递到全身五脏六腑各种组织,使其阴阳平衡协和功能恢复,表现出神智精彩洋溢,身体灵活健康有力。中国不但是造纸、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的国家,还是最早发现应用经络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的国家,就其意义之伟大、历史之悠久、影响之深远、效果之惊奇而言,称为中国五大发明之首或祖国对人类科学的第一大发明是当之无愧的。古人在[内经]认为,经络是人体结构重要组成部位,分布在全身各处,是身体气、血、津液运行的通道,是沟通表里上下、网络体内外脏腑器官的传导调控系统。现代医学家研究确定,经络具有声音振波的高抗性、生物电传导速度的低阻抗性和极其精确的隐感传性及显感传性特点。临床医生,应用手不离患者体和指不离患者经穴的钢柔随机转换原则,针对经络特点效应,对各类病症进行防治都能显示有疗效,显著疗效病症经统计已达330种以上,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正式向全球推荐经络[针灸]疗法适应症43种。更有意义的是多国医者以指代针外治法逐年增多,特别是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祝总骧教授为团队的专家们探测经络进行中提出;经络---大脑---内脏相关学说,1988年10月27日正式宣布;经络系多层次、多功能、多重形态的立体结构理论;同时宣布;动物值物亦存在经络。目前经络的物质和实质尚未彻底揭开,今后究竟哪一个国家领先突破经络的实质很难预测。面对现实,只有全国各类人才,继续精心钻研,在改革总结务实攻关中从新提高,才能继续保持我国在经络学研究领域中的领先地位。

颈性头晕、头痛的辅助手法;

1、震动椎动脉、促进血流量治头晕  右手抱头固定枕骨粗隆,左手食指和拇指尖按压在髗底与环椎椎动脉进髗处。在右手抱头固定枕骨粗隆时,左手拇指和食指尖同时由内向外上瞬间挑动斜方肌,促进椎基底动脉灌注量。

2、震动枕大神经治头痛  颈性头痛时,右手抱头固定枕骨粗隆,左手拇指和食指尖分别按压在两侧枕大神经出髗处。、在右手抱头固定时,左手指尖同时瞬间由内向外上挑动挛缩组织促其松解,震动枕大神经缓解头痛。

1、颈性头晕时食指和拇指尖按压在髗底与环椎椎动脉进髗处。

2、在右手抱头固定枕骨粗隆时,左手拇指和食指尖同时由内向外上瞬间挑动斜方肌,促进椎基底动脉灌注量。

3、颈性头痛时,拇指和食指尖按压在枕大神经出髗处。

4、在右手抱头固定时,左手瞬间由内向外上挑动挛缩组织缓解头痛。  

环枢关节半脱位曲度变直(治疗前)

治疗一周3次后(基本恢复正常)

颈椎错位治疗一次后对比   

脊髓受压型颈椎病       椎动脉受压型颈椎病

 请点击:《三通生命源复兴法调理男女生殖与泌尿系统技术培训班》 

第六套:两步法治疗椎体滑脱症

椎体滑脱多见于腰椎,先天性腰椎峡部裂患者发病率较高些,以第三、第四、第五腰椎滑脱多见。在外伤撞击挤压情况下,颈椎或胸椎也可以出现滑脱症,但临床较少见。一旦发生,病情多较危重。手法矫正时必须在影像显示条件下,定位、定向、定力准确才能好转。如果盲目正骨,可能使病情加重而出现医源性损伤。

定向正骨手法治疗腰椎体滑脱症有两种方法:

治疗前患者最好空腹(餐后2小时以上),排空大小便以利操作者上肢用力,有效推动向前凸出滑脱的锥体向后移动,同时也可避免推挤力对脏腑可能造成的损伤。以下治疗椎体滑脱法,都需要借用患者本身椎体在曲度中产生的挤压力和腹压后推力,去行使定向正骨法。实践证明这种医患同时互用力定向正骨既安全又有效。

①腰椎滑脱剪力定向正骨法:如果是第三腰椎向前(腹腔方向)滑脱患者,嘱患者取站立位,两眼平时前方,双肩持平,挺胸收腹,双下肢向两侧水平分开,双脚间距约与肩等宽。医者同时站立在患者腰后左侧,右手拇指尖端,按压在向后凸起的第四腰椎棘突中央最高点,左上肢屈曲,抱紧患者向前凸出的第三腰椎椎体正前方腹部,形成前后夹击按压凹凸滑脱椎体的剪刀力效应,此时嘱患者向前下伸直双上肢,同时向前弯腰,当弯到最大阻抗角度,腹压在升高较大效应时,右手拇指尖迅速按压第四腰椎棘突向腹腔方向滑动,左上肢以肘关节内侧中央为支点,迅速用力推动腹压冲击第三腰椎锥体向腰后方向滑动,促使腰椎滑脱程度改善或复位。当上述操作手法完成后,嘱患者平卧硬板床上2小时以上,以利固定防止复发,上述手法隔日治疗1次,每3周一个疗程,中间可休息一周后进行第2疗程,无论治疗几次,没有症状时即停止手法正骨,连续3个疗程不见好转,可考虑手术或改用其它治疗法。

注意事项:除怀孕期间慎重正骨外,其它同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述。

②腰椎滑脱时,按腰椎蹬腿定向正骨法:患者在硬板床上平卧,双下肢同水平伸直靠拢。如果是第四腰椎向前(腹部)滑脱,医者位于患者腰右侧 ,左肘关节屈曲,使肘关节最高凸点,,按压在第四腰椎体前端(骨盆最高水平线上缘)向前凸起滑脱处的腹中线上(中医任脉经络线),右手以中指尖为核心,其它四指紧紧靠拢中指起协助作用,紧紧按压在第五腰椎棘突向后凸起处和周围软组织上,当上述准备手法定向定位完成后,嘱患者双下肢屈曲同步弯向腹部,尽力协助医者左上肢肘突,共同挤按压腹部中线第四腰椎体前侧,也同时促进腹压急剧升高加强,推动第四腰椎体向后移动,医者此时右手中指尖,在其它四指协助和腰椎第五棘突充分暴露条件下,尽力向前推动,促使向腹前方向移行,在前按(医者左肘向后按向前滑脱椎体)后推(医者右手指尖向前推滑脱椎体)中控(患者屈腿抱双膝控制挤压力冲向中后而不偏)。在上述手、肘相互对抗完成后,医者即感到肘前压指后推的对抗力快速增大,此时嘱患者,快速猛力向正后方伸展蹬直双下肢,医者也同步尽力前压和后推滑脱的椎体及下棘突,这样在动态条件下,瞬间利用蹬腿产生的腰伸展定向灵活力,快速将滑脱的腰椎复位或改善角曲度。在手法完成后,嘱患者平卧硬板床2小时以上。此方法隔日治疗1次,每3周一个疗程,中间可休息一周,再继续进行第2个疗程,无明显腰腿痛时,停用此方法,孕妇慎用此法。  

弯腰挤腹,压后椎法    空腹蹬腿压前椎法      

右掌托腰骶部向上,左肘压前凸椎体向下,在双腿蹬直瞬间交叉用力  图3

治疗后平卧 2小时以上。

 

 

第七套:治疗骨盆不正[骶髂关节紊乱]

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和两侧髋骨连接而成的牢固骨环,形似漏斗。两髂骨与骶骨构成骶髂关节[该关节是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病灶区],髂臼与股骨头构成髋关节,两侧耻骨借纤维软骨构成耻骨联合。三者都靠牢固韧带连接,骨盆后骶椎上连脊柱,支持上身体重,形成肢体运动感觉传媒的桥梁,维护着生命源。骨盆外围不但是上身与下肢诸肌的起止处,也是对盆腔内脏腑和组织起着保护的长城。一但盆歪不正就会导致肢体形态变异,严重时出现脏腑功能不全。

一、病因

1、外伤力强大直接或间接刺激骨盆

2、内伤力病灶持续刺激[例如股骨头坏死、骶髂关节紊乱、脊柱侧凸旋转等脊柱疾病]骨盆。

二、诊断

骨盆外观不正可伴有下肢不等长等畸形,放射科拍摄全骨盆正位片甚为重要。

三、外治手法

在治疗原发病灶基础上,属患者仰卧伸直双下肢,骨盆偏高侧下肢,向内屈曲,使踝上外侧放在另一侧下肢膝上形成4字。如是患左侧,医者站左侧,右上肢从患侧小腿下窜过,手掌按压在患侧腹股沟韧带上,左肘关节屈曲按压在患侧骨盆最高点,下腹部下压患侧膝部,此时右上肢将患侧小腿抬高约20公分,同时下压患侧骨盆最高点和膝部,娇正手法要柔和,防止暴力性操作。治疗后伸直双下肢仰卧2小时,2日治疗1次。

患者仰卧,将患侧下肢内屈曲形成4字,医者右上肢从小腿中间下窜过,手按压在腹股沟韧带,左肘按压骨盆前外最高点,腹部按压膝关节,在右上肢抬起患侧小腿上升进行中,同时瞬间下压骨盆和膝部。然后伸直腿平卧2小时。

  

第八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好发于20—30岁男性,多从骶关节开始发生疼痛,逐渐向上蔓延至腰胸 颈椎各平面。病程缓慢,慢性炎性病变,侵蚀脊柱附近的关节骨膜、 关节囊 、韧带及肌腱附着点,严重时关节突关节、 肋骨 、横突关节 、胸骨柄关节和棘上、 棘间韧带、 前后纵韧带及纤维环外层出现骨化,在韧带附着点向外凸起,形成脊柱竹节状改变。该病早期骶髂关节和下腰部酸痛,活动不灵敏、久坐久站或活动后加重,休息则减轻,常在夜间腰部酸痛僵硬影响睡眠需起来,胸椎受累可胸闷或呼吸不畅,不少发展成驼背畸形。

X线侧位显示椎骨呈“方形”,边缘模糊脱钙,椎间盘几乎无变化,脊柱可见竹节状典型改变。化验血沉可增快,类风湿因子约20%为阳性。HAL-27(B27)人体淋巴细胞相容抗原90%呈阳性。临床观察发现,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人,化验血B27多呈阳性反应。

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有利于治疗与康复,国际骨伤学会提出六项诊断标准:①下腰痛及僵硬起来3个月,休息可缓解。②腰部活动受限。③胸痛僵硬。④胸扩张受限。⑤两侧骶髂关节同时受累、硬化改变。⑥有虹膜炎史或其他合并症,在以上前5项中有4项或第6项再加其中1项,即可做出诊断。当然,上述影像和化验指标也是关键的诊断依据。

治疗:

1、腰胸椎快速松解法:患者取坐位,两眼平视前方,自然挺胸收腹,左手抓紧右肩,右手抓住左肩,相互抓力要均匀,医者取立位,双下肢略弯曲下蹲30公分,两眼平视前方患者的枕部。用力挺胸收腹,将前胸紧紧贴住患者后胸背部,双手肘关节略弯曲,用力夹紧患者左右肩腋下方凹窝处,双手同时抓紧患者两侧上肢远端腕关节上方,当感觉患者脊柱和肋骨相互放松一瞬间,快速猛力向患者头正上方将其提拉升起,提力与患者自身体重相等或略大些。在提升脊柱动态进行时,有时可感到脊柱关节韧带的弹响声,然后缓慢轻柔地离手结束。该手法正骨的定向力大、时间瞬短、角度纵深、范围长宽。能够快速地整体松解胸肩背腰部的骨关节和软组织。促使其症状减轻或消失,特别是伴有胸闷,呼吸受限,肋间神经痛等症状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2、促使脊柱产热渗透松解法;患者腹卧伸腿分开位,医者位于患者左侧,右手四指屈曲纵形并齐,拇指按压食指第一关节固定加力,四指尖自尾椎督脉脊髓上的长强穴,向上连续挑动每个脊突间隙韧带至大锥穴,在挑动脊突两侧神经根上的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距离长度相等,然后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掌侧分别按压在三条经络线上,自下向上快速推拿9次变为3次慢推拿,这样反复50秒左右,脊柱周围温度可达40度左右,在用双手拇指和食指分别按压推拿疏理三条经络区域软组织,促其灵活。2日治疗1次。

4指尖并列,以指代替针刀功能,从督脉长强穴开始,沿脊柱中央向上连续用力挑动脊韧带至大椎穴。

1、用同样手法挑动神经根上的足太阴膀胱经。

2、向上达到肩胛骨内上角水平线。

3、用同样方法挑动左侧。

4、方法与右侧相同达肩胛骨内上角。

5、4指握紧,沿脊髓和神经根上的3条经络线,快速向上推拿9次,从轻到重促其自身瞬间产热。

6 、向上达快速到双侧肩胛骨内上角。

7、然后5指分开,沿原路快速返回起点。

8、返回要用快速均匀压力下滑达骶椎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络线,方法9快3慢反复连续进行达局温40度左右停止。

9、在上述基础条件产生后,将手法变为双拇指尖并齐屈曲按压督脉上,双食指尖屈曲按压在足太阴膀胱经络线上。向上用力较快滑行。

10、滑行到肩胛骨内上角。

11、双手指分开,沿经络线,向两侧均匀按压疏理脊神经尽快返回到起点。

12、继续从腰骶部开始,沿督脉和足太阳经推滑到颈胸椎结合部抓揉肌肤,向下连续一抓一揉缓快滑行。

13、抓揉肌肤达腰骶部停止。

14、双手合掌,掌指下侧按压骶骨中间开始,向上用掌指循环分合间接力量,连续滑压达胸椎上端,将胸腰骶骨及周围软组织强力松解。

从腰骶合掌压筋

分掌松筋、连续合分向上。

到颈下合掌

到颈下分掌,双手掌沿脊柱两侧按摩软织织达腰骶部下结束。

 

第九套:治疗肩背关节紊乱症

一、病因与表现;

1、棘上韧带损伤   棘上韧带起于枕骨外隆突,向下止于腰区,外层应力最大,在超负荷时,容易受伤引起疼痛。临床多见于20—55岁体力劳动者或运动员,表现颈胸背中线或左右疼痛酸胀乏力等症状。重者不能仰卧。

2、棘间韧带损伤  棘间韧带位于相邻两脊突间,分两侧和中间三层,呈交叉状排列。在脊柱前屈过度失稳时,常与棘上韧带同时损伤。表现肩背牵拉性酸胀乏力,旋体活动时加重。

3、颈椎神经根刺激性反应等原因导致的肩背肌痉挛疼痛。治疗法  患者取坐位,右侧疼痛,右上肢抱住医者左肩背。医者左手以中指尖为中心,

4指并列按压在疼痛点内侧,在患者用力拥抱医者瞬间,4指同时用力向外上松解痉缩的软组织,促使疼痛快速缓解。

 

第十套:治疗股骨头坏死

一、病因:

①创伤性:无论儿童期还是成人期,髋关节受到重度(如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等)创伤后,可能造成血液循环减弱,形成缓慢进行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②气压性:多见于长期在高原(海拔2000米以上)工作、高空飞行、深水潜水等活动,造成压力性髋关节疼痛、痉挛、收缩,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

③医源性:长期应用激素或短期使用大量激素、长期接受  放射线或短期接受大量放射线、患病治疗不当(如外伤固定不当、组织复位不妥)。

④血管系统及血液系统疾病(如严重血管硬化、炎症及贫血)引起股骨头缺血而坏死。

长期饮酒、重度风湿类风湿疾病、强直性脊柱炎及先天性发育不全等因素也可引起骨头坏死,但临床较少见。

二、临床表现:

髋关节逐渐或突然出现疼痛,早期多为间歇性疼痛,也可呈持续性发作。髋处疼痛多伴有活动后加重,几乎都向腹股沟区及臀后侧或外侧至膝内侧放射。髋关节僵硬、外展或内璇活动功能范围受限。早期多出现跛行,年龄越小也较明显。体征较早出现“4”字试验阳性,逐渐发展可伴有患肢缩短、肌肉萎缩或半脱位等。

诊断: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X线,CT、MRI显示股骨头阶梯状塌陷骨纹理消失。骨质密度不均匀变形,髋关臼变扁浅和增大等坏死缺血改变。

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实施较好。

1、手法外治:

① 腹股沟周围韧带松解法:

嘱患者取仰卧位,双下肢靠拢伸直后,同时同步同姿势,足底不离床面向髋关节前屈曲,当屈曲到最大角度不能继续屈曲时,双下肢再同时同步同姿势以大角度大范围分别向两侧分展下落,双足底在上述动态进行开始时,即时相吸,相贴靠紧。在双下肢屈曲向两侧分展进行时,常常因患侧股骨头与髋关节间隙韧带失常,出现牵拉性疼痛,不能继续外翻下落,表现出“V”形姿势。此时医者位于患者双下肢足尖前方,双手拇指尖分别沿患者膝前内侧股直肌或股内侧肌起始处,缓慢轻柔向腹股沟前内侧海浪式推压按摩,当双手拇指尖同时同步,分别用相同压力触到腹股沟韧带内下缘时,也表示触到股薄肌、长收肌上缘起始部,此时,拇指尖沿腹股沟肌内下缘,连续不断轻柔地向外上方海浪式推滑涌动,经耻骨肌、腰大肌外筋膜、髋肌外筋膜达髋关节前外上缝匠肌、股直肌、阔筋膜张肌等浅层软组织。当双手拇指尖分别推滑到两侧髂嵴前凸点时,移交给双手食指和中指无名指,中指在外夹紧两侧髂嵴将其固定,上肢远端水平放在大腿内上侧,双手拇指尖,则随势同时转换位置按压在两侧腹股沟中央股动脉上(相当于中医府舍穴位置),此时利用拇指尖同时和相同的压挑涌动力,向下、向上、向左、向右侧方向,以海浪式辐射力,按摩股动脉及周围各层韧带等软组织,促其松解,提高股骨头前侧血液循环的改善。如果属单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往往出现患侧下肢屈曲外展受限,此时医者要用自己下腹部的支撑力,将患肢膝关节前侧托紧固定,然后再进行上述股动脉四周及下方软组织松解手法,向下外轻柔按压患侧大腿,力量要柔和适量,避免股骨胫医源性损伤。此疗法可连续进行3次,每次约30秒。

双侧股骨头坏死时,腹股沟韧带下各层软组织血管的由外向内海浪式幅射性松解手法。

肩扛手抓指挑股骨头后各层软组织,在患肢前屈外旋进行时瞬间用指力,将软组织由内向外松解。

②股骨头后肌群松解法:

在完成股骨头前侧肌群和血管等组织松解及疏通后,必须去继续完成股骨头后侧肌群和血管等组织的松解及疏通,才能有效增强股骨头的能量供给量和改善关节腔间隙前后平衡灵活性。

操作手法:嘱患者取仰卧位双下肢自强伸直,如左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医者位于患肢大腿左侧,右手以中指尖为核心,纵行带动其它手指尖(食指、无名指和小指导),深深按压抓紧患侧股骨头后侧,也就是髋关节囊后面的6块肌肉(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闭孔内肌、股方肌和闭孔外肌),这6块肌肉共同特点都可以使髋关节外旋,同时具有固定髋关节,防止股骨头外旋过度移位的功能。当上述准确姿式和右手指尖抓紧股骨头后方,髋关节后面6块肌肉相应筋膜后,即时将患者左下肢膝以上大腿放在左肩上扛起,左上肢自内向外拥抱紧左侧患肢腹股沟下缘,左手握紧右碗关节上部,胸部贴紧患肢后上侧大腿根部,将股骨胫固定平稳,此时医者缓慢用力,将患肢向内上腹部扛推屈曲,当屈曲度达到最大不能继续屈曲时,及时水平向外旋转患肢约45度,此时右手指尖就会感到股骨头后侧及髋关节外围肌肉韧带,不同层次不同程度地微妙地表现出凹凸不平形态,当手指尖牢牢地抓住并控制住这些不平形态的软组织时,用最快的速度和速猛的力量,以“肩扛外旋拉,指挑外下抓”的定向手法,将其瞬间松解,增强髋关节和股骨头周围组织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协调性,从而促进小动脉疏通血灌量上升,利于股骨头坏死性康复。

双手指尖抓紧股骨头后内侧各层软组织,在双下肢曲屈瞬间瞪直腿进行时,将软组织由内向外松解。

③蹬腿和肘挑法

股骨头坏死的病因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哪一种病因,最终都是导致股骨头因缺血而坏死。手法治疗的核心,应该以促进股骨头血液循环为突破点。在临床治疗观察中发现,病人在平卧时,患肢髋部滑囊所承受的上下挤压力较小,此时在快速伸展蹬腿运动进行中,双手指尖也同步快速沿股骨头前后两侧上缘,自内向外、自下向上始终跟随股骨头,朝着伸展蹬腿方向,呈半弧形抛物线式,挑动股骨头前后角深层的滑囊和外围的肌腱、肌肉等软组织,促使其快速松解,增多其间隙血流灌注循环量。

操作方法:嘱患者仰卧位,以右侧为例,医者位于股骨头右侧方向,右手四指尖并齐合拢,以虎爪形较深的按压在腹股沟外上1/3处的股骨头内上缘各层软组织上,拇指尖则按压在同侧骨盆前下髂骨凸点上(骨盆前下角),在稳妥固定基础上,做拇指上推四指下挑准备.左手四指尖,同时也深深地按压在,患侧坐骨结节内上方股骨头后上缘, 拇指尖则按压在同侧骨盆后下髂骨凸点上(骨盆后下角),在稳妥固定基础上,做拇指上推,四指下挑准备.此时嘱患者双下肢尽量向腹部屈曲,当屈曲最大角度不能继续屈曲时,快速猛力向前下方伸展蹬腿,此时在动态进行中,医者双手拇指尖前后同时上推前下角两侧,双手四指尖,也同时前后上下挑动股骨头前后两侧各层软组织.当患者双下肢快速伸展蹬腿变直后,仰卧数分钟.(左侧患者方法同右侧)。

将左肘凸按压股骨头前上侧,右指尖抓紧股骨头后上侧,在患肢曲屈瞬间蹬腿时,由上向下松解股骨头前后韧带。

病情较重者,可进行下列手法治疗:

④手托肘挑法

以右侧为例,嘱患者伸直左下肢,取侧卧位,患侧朝上.医者位于患者骨盆后下方,靠近患者,将患肢向后方屈曲,使足背紧贴医者左侧骨盆上腰腹结合部凹点,将其固定,右手托紧患侧膝关节前下部,向后轻柔水平牵拉,左手较大角度屈曲,使肘突充分暴露,将肘突凸点,较深地按压在骨盆后中央下缘,坐骨结节外上缘的股骨头外下缘各层软组织上,当上述准备姿势完成后,迫使股骨头向后下滑动,此时在滑动进行时,左手肘突凸点快速用力,自股骨头后下方向内上方挑动各层软组织,迫使其瞬间松解,时间约0。5秒左右,挑力约20kg左右。促使股骨头及周围各层软组织血流量增多,循环量改善。见下图。

以上手法可隔日进行一次,每30天为一个疗程,每疗程中间休息7天,行走可拄拐杖辅助慢行,减轻肢体重量对股骨头的负重挤压刺激量,以利早日康复。

 

 

脊柱关节病的三步止痛法

一、腰痛;经过数十年临床观测和治疗脊柱关节病,发现这些疾病多数都是在异常或过度动态中随机突然发生的,疼痛也随之产生。治疗疼痛也可以在动态中瞬间使其缓解。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步尼,例如腰痛患者来诊治,医者将右手拇指尖按压在疼痛点下缘,左上肢抱紧疼痛点以上腹部,令患者向前迈步,当迈第三步下落蹬地一瞬间,突然上提肢体和由外向内上猛推疼痛点,这样在韧带拉力最大效应时将其松解,促使疼痛缓解。这叫三步止痛法。

左侧腰腿痛,右拇指尖按左痛点下,左上肢抱紧痛点上躯体,向前迈左腿[第1步]。

向前迈右腿[第2步]

再向前迈左腿落地瞬间,突然猛提痛点上躯体,同时猛推深挑痛处椎间。[第3步]

二、上肢痛;医者胸部托起患肢,一手握住患肢腕部,另一肢手以中指尖为中心按压肱二头肌深部正中神经上内缘,此时叫患者曲肢向前外伸旋打拳极限瞬间跳动正中神经,然后叫患者曲肢内旋瞬间,医者以中指尖为中心按压挑动曲池穴各层韧带,然后再叫患者向前打拳,医者以中指尖为中心按压挑动推拿腕部前外侧韧带。一气哈成,这叫三拳止痛法。

三、下肢痛;如果是右腿痛,医者站立在患者右侧,叫患者右上肢弯曲搂抱医者颈肩结合部,右下肢同时向内上方弯曲翘起达到极限,医者伸手顺势用右上肢按压在腹股沟上,拇指与食指则同时抓紧坐骨结节与耻骨联合部各层韧带,左上肢弯曲托紧臀部拇指与食指抓紧坐骨结节与股骨头部各层韧带,叫患者快速向前方蹬腿伸直,将各层韧带瞬间按摩推拿挑开松解,然后右手快速移到小腿腓肠肌上侧外头,以中指为中心按紧内侧缘,叫患者以膝关节为中心快速向后弯曲下肢,将其瞬间松解解除膝关节痛。然后右手快速移到右侧腹股沟韧带两头,以拇指和中指为中心按压抓紧,左手以拇指和中指为中心按压抓紧坐骨结节前内外侧韧带,叫患者快速向臀部后方伸腿蹬直,将其各层韧带瞬间松解,缓解下肢上侧疼痛。

简称;【1】走3步治疗腰痛。【2】打3拳治疗上肢痛。【3】蹬3脚治疗下肢痛。

以上所有疾病的注意事项:凡患者伴有神志不清、昏迷、高烧、醉酒、患病部位严重感染、脓肿、肿瘤、结核、骨折和全身主要脏器疾病危重、衰竭等危及生命者,都不宜用定向正骨法治疗,需待病情痊愈或好转稳定后,才能适时应用定向正骨法治疗,以防各类医源性再损伤的发生。

综合分析40年定向正骨治疗脊柱关节病的手法流程,具有[似气如水,循环不息和天人合一,医患同体]的感觉,从心理到肢体体验着[意到气到、气到手到、手到气行、气行血行、血行灌通]。也就是在整个手法操作过程中,定向准确、手指在动、心性安静、精神贯注、消除杂念、力点聚中、意重手轻。在提高手指力点效应中体会到[力根在足、始发肢窝、主宰丹田、流注指尖、足指灌通、整体和谐]。体现出安全、速效和无害的特点。

QQ截图20200728095321.png

           胡进江:主任医师、教授、国家保健局专家、“中国科技之星”获得者;《定向正骨法创始人》、《三通生命源复兴疗法创始人》;并兼任瑞士日内瓦、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印尼泗水医科大学客座教授。《中华脊柱疾病杂志》《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中西医结合骨病诊治系列丛书》、《胡进江定向正骨法治疗颈椎病》主编、副主编、编委等十余个学术职位,由国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多次应邀赴欧洲、东南亚为联合国官员、外国领导人和知名人士诊治,先后在80多个国家使用和推广。

         胡教授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50余年,对退变损伤性脊柱关节疾病的临床研究建立了一套创新的学术理论体系,建立了中西医结合诊治的崭新领域。1995年首次在国内外提出脊柱韧带内松外紧是脊椎病变原因,其“弓弦效应”牵拉性移位,椎间隙物质扭屈是脊柱畸形形成的结果。治疗方法是根据脊柱在接受多方位定向外力和本体重力几乎相对等量时,其力加速度形成的反作用力,瞬间产生动态冲击波效应,激发经络隐性感传转化为显性,增宽椎间隙,促负压上升髓核回缩,改善突出物与神经空间,解除脊柱畸形和椎间盘突出症,发明了定向正骨法、三通法和生命源复兴疗法,利用面教函授方式,培训出近4万医生,分布在60多个国家从事上述疗法。发表学术论文59篇、编著6部,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获全国全军科技成果奖五项,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被评为“ 中国科技之星”、等荣誉称号。

请点击:关于《胡进江教授传承弟子》的申请说明

咨询邮箱:690991869@qq.com

                 jinshan-1225@163.com

       001 - 副本.jpg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