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病因治疗学(龙氏正骨)治疗颈椎失稳的作用机制

2020-12-27 0

 颈椎失稳    

QQ截图20221003095524.png

颈椎失稳而错位,是颈椎病发作的主要病因。维护脊柱的稳定性,有赖于椎周软组织(包括韧带、关节囊、肌肉和筋膜)和椎间盘的健全。故无论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伤害了上述组织,均可导致颈椎失稳。

(一)椎间盘变性造成的失稳

颈椎椎间盘变性过程中,由于椎间盘退化萎缩而致椎间距离缩短,使椎间韧带及关节囊相对松弛,后关节面具有自前上向后下倾斜的特点,当椎间盘退变使椎间失稳时,椎体沿着此斜面发生滑移错位,轻者称前后滑脱式错位,较重的称为半脱位。于侧位片可见椎体后缘连线中断后移或前移,过伸、过屈位时此现象加重。 

(二)韧带损伤造成的失稳

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项韧带,以及其他各椎间短韧带和关节囊的作用,保证了颈椎35个大小关节在正常范围内活动,这是颈椎正常活动功能稳定性的基础。 

项韧带是较强大的韧带,但处于浅层,且其上附着着颈肩背区多层肌肉,当外伤、劳动或运动时,肌肉强力收缩,极易发生韧带(关节囊、深筋膜)的附着处撕脱性损伤,韧带损伤后,可发展成为纤维性变或钙化。当椎间失去韧带约束后,椎间关节活动范围失控,极易发生错位。

(三)肌肉损伤造成的失稳

肌肉是人体运动的动力器官。上肢的超重运动或外伤,易造成颈肩背部肌肉附着处发生损伤,早期常在损伤局部有无菌性炎症反应,出现局部酸胀痛等症状,后期可完全康复或形成不同程度的纤维性变、粘连或钙化。     

这些病理变化使肌肉的功能发生异常,炎症反应可引起肌肉痉挛而疼痛,纤维化和钙化使组织功能下降而松弛无力,粘连、挛缩可使肌肉失去应有的伸缩性。颈肩背部肌肉多与颈椎相连,因而会造成颈椎运动变形;久之,将进一步引起椎间韧带、关节囊和椎间盘软骨板的损害,发展成为脊椎失稳。

颈椎小关节错位或骨质增生而造成脊椎神经根受压迫或刺激时,肌肉因其支配的神经营养障碍而萎缩,肌力减退;或因而引起反射性肌肉痉挛(防卫反射),此种肌力失衡,起源于关节错位,但反过来又加重关节错位。故治疗此种脊椎失稳,,要以关节复位和解决肌肉萎缩、痉挛并重。

(四)体质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失稳

中医认为,颈椎病与肝肾亏虚和血虚有关。妇女更年期及男性60岁左右,由于内分泌功能紊乱,其脊椎退变加快,失稳现象加重。头面颈部的急性炎症疾病,如扁桃体炎、咽喉炎、感冒等,均易并发颈椎病。慢性咽炎也常与颈椎病并行加重。炎症通过淋巴、血循而扩散至椎周软组织(韧带、关节囊、筋膜等),引起组织充血、渗出,致局部水肿、软组织松弛无力等。     

摘自(段俊峰《脊柱病因治疗学》第2版)

请点击:龙氏正骨包括那些内容以及手法特色

龙氏.png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