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与诊断依据

2022-07-17 0

交感神经型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善。从人体解剖观察,多数医学专家认为颈脊髓无交感神经细胞,但也有专家发现颈脊髓侧索靠近前角灰质处有交感神经细胞存在。颈脊神经根没有白交通支,但灰交通支与颈交感神经节和第一、二胸椎交感神经节的白交通支相连。由颈交感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纤维随颈神经前支而分布,其末梢交感神经纤维可分布到咽部、上肢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和上肢、上胸、头颈汗腺、瞳孔括约肌、眼睑平滑肌、内耳、心脏等组织器官。交通支的分支还能发出脊髓脑膜返回神经,临床上称此神经为窦椎神经。窦椎神经被分出后即重新进入椎间孔,以供给硬脊膜,后纵韧带和颈部小关节及关节囊。当颈段硬膜、后纵韧带、小关节、颈神经根、椎动脉等组织受到周围或外来力刺激时,都有可能因交感神经反射而出现一系列多种多样的临床症状,这些反射是相互连络、影响而复杂,但其途径只有两种,就是脊髓反射和脑~脊髓反射。正是这种多途径的反射渠道,导致了多脏腑多系统的临床不同程序的单独反应和综合反应。但在体检中,往往查不出这些相应脏腑的明显病灶。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特点

        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多、抑制少。常常表现出多脏腑无病却显可互现的各种各样临床症状。

            ① 头部:头痛或偏头痛及头晕常伴恶心呕吐。

            ② 眼部:睑裂增大、视物不清。重者则瞳孔散大、眼目干、眼底胀,视野冒金花近似失明。

AA.jpg

            ③ 心血管:心率快、律不齐、心前痛、血压高等。

            ④ 周围血管等:四肢躯干一处或多处发凉或有刺痛感,继之出现皮肤红和触摸痛,肢体两侧出汗不均匀障碍,听力、发音不正常,头昏眼花、眼睑下垂、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偏低、肠蠕动增加等繁多不同症状。

交感神经型诊断治疗依据:

        常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和阳性体征。

       有反射性交感神经的刺激症状,如视力模糊、瞳孔散大,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同侧面部充血、出虚汗、顽固性头痛、咽部有异物感以及血压升高等症状。

治愈标准:症状消失,能参加劳动和工作。

好转标准:症状减轻或稳定,只能参加一般劳动和工作。

选自(胡进江《定向正骨治疗疑难症》讲义)

请点击:定向正骨包括那些内容以及手法特色

QQ截图20230104103732.png


To Top